文丨张涛、路思远(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股配资网站,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) 经历了2022-2023年的持续收紧,2024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取向大概率会转...
日前线上配资股票平台,上海辟谣平台针对“临港的西门子将卖给一家国企,西门子将彻底撤离中国”的谣言进行了澄清。记者4月3日从上海市网信办获悉,一批散播该谣言的自媒...
现货黄金短线跳涨创下历史新高继续暴涨线上炒股配资杠杆 ,现货黄金盘初涨超1%线上炒股配资杠杆,最高升至2094.51美元/盎司,创历史新高。截至收稿,现货黄金短...
市场 最高价 最低价 大宗价 北京朝阳区大洋路综合市场 40.00 36.00 36.00 广东汕头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市场 7.60 4.60 6.10 全国猴头...
据孟加拉国总统办公室6日消息扬帆配资,孟加拉国总统当天宣布解散国民议会。(新华社) 举报 相关阅读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宣布逮捕反对派领导人马查多 委内瑞拉总统马...
6月10日,方正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曹柳龙发布了一份题为《“科特估”:憧憬与现实》的研究报告,并在业内进行了路演,在端午假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。 6月11日,A股延续了上周的跌势,上证指数全天下跌0.76%。曹柳龙研报中提到的“科特估”相关概念股却逆势大涨,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“中特估”概念股却在所在的风格板块中,位列跌幅榜第一。 在去年提出的“中特估”概念,今年以来一度大放异彩,屡创新高,但在6月中旬却犹如昨日黄花。 “科特估”横空出世 根据曹柳龙的研报,国内科技制造业拆分为三类“新质生产力”,即优势制造、高端自造、先进智造,以光伏、锂电池为代表。其中,“优势制造”指国内已经取得相对优势地位的制造业,“高端自造”指高端装备、新材料等相关行业,“先进智造”指半导体、AI、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。 在他看来,“科特估”的主要标的是来自于上述三类“新质生产力”中的“先进智造”环节。 本周开市以来,半导体板块近一周上涨7.79%,位列周涨幅榜第一名,电子化学品近一周上涨7.21%,位列周涨幅榜第二名,通信服务近一周上涨7.17%,位列涨幅榜第三名。 可以看出,这三大板块都是清一水的“科特估”概念。曹柳龙认为,“科特估”行情得以成立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。 一、长期看,我们对于科技股的行情具备充足信心,核心原因在于:无论是“中特估”还是“科特估”都是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使命的一部分。安全资产“涨价重估”(中特估)是基础,提供了解决土地财政转型的“燃眉之急”的新增资金。但长期看, “科特估”是最终目标,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仍在于发展新质生产力,实现要素生产率的再次腾飞。 二、结构上看,“先进智造”融资能力相对较差,可能是“科特估”的重点领域。就资本市场的融资可得性来看,我国当前“优势制造”融资能力相对更强,“高端自造”融资能力偏弱,而“先进智造”则缺乏融资能力。 三、“科特估”与“中特估”相同,并非平地拔估值,而是修复相对国际水平而言偏低的估值。从绝对水平上来看,相比于海外而言,“先进智造”相对低估。 从估值与盈利能力的变化上, “先进智造”同样更被低估,也因此更需要估值重塑。相比于10年前 ,中国的“先进智造”行业对比美国,盈利能力抬升,但估值收缩,是“科特估”的重点领域。 以半导体为例,在 2020 年前,中美半导体行业的 ROE 差基本和相对 PB 走势一致,直到 2020 年5 月,美国对华为实施零技术的芯片封锁,自此开始即便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盈利能力相对提升,但相对估值却急转直下。 短期行情催化剂是什么? 长期逻辑上说得通,但“科特估”行情的短期催化剂是什么呢?曹柳龙认为:“在分母端,需要等待明确的降息信号出现前,分子端仍应等待政策进一步加码的信号。” 他进一步强调:“当前存量博弈的市场格局中,科技板块的普涨需要更大级别的政策。否则行情仍可能仅短期集中于低空经济、半导体设备等政策聚焦的细分领域,且轮动速度可能仍然较快。” 国泰基金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表示:“政策面上,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有限公司注册成立,注册资本3440亿元,成为中国芯片领域史上最大规模基金项目。前两期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设备、材料领域,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初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政策支持有望推动市场对相关领域的价值进行重估。” 国泰基金进一步表示:“日前,已经有券商提出了聚焦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的‘科特估’概念。随着全球市场供给端减产力度加大,以及需求继续缓慢复苏,半导体芯片周期有望逐步走出底部。” 诺安基金对本报记者表示:“虽然目前‘科特估’尚未展现出强劲的动力,但是每个新的开始往往都伴随着不确定性和挑战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可以积极关注相关政策动向,最终,无论‘科特估’是否能成为市场的新宠,它所代表的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视,以及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贡献,都是值得我们长期关注和支持的。” “中特估”成昨日黄花? 《华夏时报》记者注意到,伴随着“科特估”概念的大涨,以安全、红利、高股息、价值为标签的“中特估”概念股集体黯然失色。 ![]() 从周涨幅来看,“茅指数”近一周下跌1.61%,排在所有风格板块的倒数第二名;“宁组合”近一周则下跌1.02%,排在所有风格板块的倒数第三名;“中特估”近一周下跌0.63%,排在所有风格板块的倒数第四名;排在倒数第一的板块则是ST股居多的“昨日触板”板块。 如何看待“中特估”未来的行情呢?是否真的是一代新人换旧人,在“科特估”出来后,成为资本市场的“昨日黄花”? 曾经提出“茅指数”、“宁组合”概念的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,在近期的研报中,提醒投资者,对待“中特估”要谨慎了。 他认为:“5月资金陆续往其他低位方向试探轮动,红利内部也如期出现了分化和聚焦,短期考虑到风偏降低、前期涨幅累积的交易性因素影响正规期货配资平台,红利相关概念需进一步聚焦最强品种。红利优选必需品属性、低盈利波动、低业绩下修压力品类,关注公路、动力煤、白电、火电、核电。” |